母亲已经是五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前几年党组织为母亲颁发了五十周年纪念奖章,包装盒是一个紫红色的木盒子,上面印着烫金字:50年以上党龄荣誉纪念章。这个紫红色的木盒子做工非常精致考究,母亲爱不释手地捧着这个荣誉奖章,仔细地端详着,然后极为庄重地收藏起来。
年轻时的母亲由于工作积极,努力上进,被村委任命为妇女主任兼民兵营长,因为识文断字又学过一段保健医生,成了一个保健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深受大家的喜爱。
五八年农村进食堂,母亲又担任了幼儿教师,食堂解散后到了年,哪里需要人才,她就到哪里去。修弓上水库、四支渠、五支渠,到处都留下了她和铁姑娘队的身影,在工地上,她们勇挑重担,巾帼不让须眉。
二十四岁时和父亲结婚,结婚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二十六岁那年,正是四清时期,由于母亲工作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称谓让母亲更是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列,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别的妇女有时候好耍小聪明,母亲默不作声,替她们负重前行。
党员是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也是一条纽带,每当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做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找到母亲,那时候称之为红大嫂,母亲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润物细无声,在母亲的劝导之下,他们都会心悦诚服地配合工作,也没有因此而得罪任何人。
改革开放后,大队又办起了幼儿园,母亲又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幼儿教师,期间多次到县里学习,他不光教孩子们学习认字写数,还会教孩子们说快板、说相声,清楚地记得一段台词:
我是一个美国佬
头发有点长
鼻子有点高
长得不太好
大队长小队长
发给我一支枪
扛也扛不动
拔也拔不响
路上碰见解放军
跪倒就投降
扮演美国佬的小朋友滑稽的动作让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因为那时候的幼儿园没有教室,就在大队的舞台上上课,闲来无事时,人们都喜欢在这里看孩子们充满稚嫩的表演。
那时我正上小学,校门之外就是操场,操场的南边是戏台,我时不时地就会去看看,也有一点小骄傲。那时我家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和画,大部分是母亲和我的,有一次学校发的奖品是一张《更喜岷山千里雪》,我认为不好看还不开心呢,现在想想,要是能保留到现在该有多好,是多么有纪念意义啊!
母亲的生活智慧也属上乘,有一次我爷爷去地施肥时剩下一点儿碳氨,他赶紧去给花施肥,母亲告诉爷爷用碳氨花儿会枯萎的,爷爷不信那一套,固执地给花施肥,结果没几天花真的枯萎了。
还有一次闹猪瘟,爷爷拿了几块石灰,放到塑料桶里想加点水,然后去把猪圈粉刷一遍,母亲看到后连忙阻止爷爷加水,说是加水后塑料桶会爆破的,爷爷根本不懂这个常识,不屑地说:“你啥也知道。”说完就往桶里加水,结果一会儿功夫,桶果然爆破了,母亲怕爷爷难为情,悄悄躲到了一边。爷爷看着流了一地的石灰和爆破的塑料桶傻眼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还真是不行,不得不服啊!”
母亲对民谚民俗熟记于心,信手拈来,她经常用民谚民俗,来给我们讲道理、谈规矩、知礼仪、识天气,因此我对民谚俗语也记得滚瓜烂熟,每件事都能联想到一句民谚俗语,在母亲耳闻目染地熏陶之下,我能巧妙地避开口舌是非之争,与别人和睦相处,遇到困难绝不退缩。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母亲紧跟潮流,广场舞、秧歌、快板,无所不能。母亲的社会阅历丰富,经验老到,有超前的思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母亲的快板儿脍炙人口,喜闻乐见,在笑声里寓教于乐,传递正能量,讴歌真善美,通过快板的形式来歌颂党,歌颂身边的人和事。
18年春天,《我用快板颂党恩》被林州曲艺评为最佳创作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去年《八十年纪事》又被林州曲艺收录,《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也已发表,去年疫情期间又发表了两个抗疫作品,年底,林州市曲艺家协会又为母亲颁发了《新时代.老艺人》荣誉证书。对母亲而言,收获荣誉,让作品和大家见面也算是完成了我和她的一桩心愿。
只要母亲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会尽我所能帮母亲完成她的心愿,让更多作品和观众见面,让地方文化经久不衰,让民间故事永久流传!
作者简介:牛书红,笔名智慧人生,安阳市作协会员,林州市作协会员,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写作,作品常见于各个网络平台,散见于各个报刊年刊校刊。
往期精彩回顾:
菜园之恋(智慧人生)
随笔
山城里来了开封木匠(智慧人生)
小说
谁之过(智慧人生)
散文
顽强的蒲公英(智慧人生)
游记
秋游万泉湖(智慧人生)
散文
人,要为自己活一次(智慧人生)
散文
游临淇国色牡丹园(智慧人生)
感悟
我爱戏曲(智慧人生)
点击链接即可阅读原文▲▲▲林州文苑工作室
编辑:平淡晓晔王杰燕利林州文苑是一个纯公益原创平台,旨在交流文化,宣传林州。
平台立足林州,面向全国,放眼未来,是用心舞文弄墨的乐土,是文学爱好者的家园。
热烈欢迎投稿来函!
投稿邮箱:
qq.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