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一个人来讲特别重要,人生经验一部分从生活中来,一部分从书本中来,书读得多,对你的人生、心灵健康发展,肯定有好处的”。——贾平凹
”
前言
团队理念
建设一支幸福教师团队,让每个人成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林州市高家庄学校以教师抱团发展策略为指导,成立高家庄学校“教师发展联合体”,围绕“读、听、写、研、考”五字方针,用“教师第一、优先发展”来实现“学生第一、学生受益”的终极目标,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幸福教师,成就学生。
”
再忆“巴学园”
——在读书分享会上的讲话
Vol.
01.
作者:刘琳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的班主任老师推荐给我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同为教师的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打动了,这不就是我寻寻觅觅的教育理想吗?折服于小林校长的办学理念,尊重和理解的教育种子从此植根。
十五年过去了,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新入职的老师们。让他们在职业的初体验中,就带上对美好教育的憧憬和追求。这么久过去了,书中的一些情节还历历在目。我记得像我的女儿一样屡屡闯祸的小豆豆,记得认真听小豆豆说话的小林校长,记得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运动会项目,记得为战胜恐惧设计的“万圣节”夜晚,记得那辆“神奇校车”,记得那座树屋……
如今,我们的高家庄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何其幸运,我们拥有了一个叫做“创业”的事业。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完全由年轻人组成的学校。作为首任校长,我将怎么爱我的学校,我和团队将在这张巨大的画布上打下什么底色?我们每个人都是新学校的的缔造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出发。不妨追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做什么样的自己?
首先,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办一所人人有发展的学校”是我们第一时间提出的愿景,或者说“让每一位师生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要让学生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教师首先要成长、要成功,一个不知何为成长感觉的教师很难理解学生的成长感觉;一个有志于帮助教师过兴致盎然的专业生活的校长,首先得过一种兴致盎然的专业生活。
离开了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思想,常常会找不到这个思想的根。因此,谈思想必须谈经历。一个人的经历,会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尽管我们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最初,有时候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正因此,我更加明白我今天与老师们一起经历的事情对明天的你们是多么重要。
我是年参加工作的。中师生,毕业分配时被分配到二类乡村小学,虽然条件差一些,但却是我回忆起来最幸福的教育时光。至今仍然不改的教育浪漫主义情怀,或许跟职初的环境有关。付水洼学校,大屯学校,二小。有几件深刻影响我专业生活的大事:年参加安阳市优质课大赛;年参加省优质课大赛;年林州市高效课堂改革从付水洼学校起步,课改期间完成了大量文字性记录和反思;年,我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聆听雷夫的报告,又一次受到思想的洗礼;同年,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震撼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地方;年,在安阳师院学习期间,结识了几位大学导师成为良师益友,他们成为我年再次参加省优质课比赛的顾问团队,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和做人的理解,能影响到别人才是最大的幸福,成人达己才是最大的福报。期间完成了两个突破,两次参加省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的突破,梳理自己的教育哲学,完成从学员到导师的突破。回望这些岁月,最难的不是做,恰恰是反思和输出。
调往郑州的管亮云老师也是我们的骄傲,她曾经伴随儿童诗进课堂以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写作随笔16万余字。专业研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专业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我们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生活,一种兴致盎然的生活,有智力的挑战有精神的享受。
过兴致盎然的专业生活,就是要做专业的事,要专业的做事。去创造自己的教育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时光,以后可以给我们的孩子、给孩子的孩子看,告诉他们,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曾这样努力过,曾经参与过一种叫创业的生活。生活的全部不止工作,但工作能让你活得有品质有尊严,专业生活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智力的挑战、没有精神的激荡,很难说你进入了真正的专业生活。
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可以提炼一下关键词,请每位教师依次写出你的培养目标十个关键词。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确定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
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答案在每位老师的心中。教育是专业领域,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干的好是成人达己,干不好就是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要向“成长”发力,用教师的成长产生生产力,带动学生的成长。
这三个问题要回答好,没有回答好我们就一直追问,直到想明白了为止。这三个问题回答好了,并且做好了,我们的学校就会成为真正的一所“巴学园”,成为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家长放心满意的学园、乐园。
刘琳,中共党员,高家庄学校校长。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新课程讲师团讲师,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师。
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地发展。在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应淡化功利,以长久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在给予孩子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
BOOK
《窗边的小豆豆》
读后感
Vol.
02.
作者:李艮芳
当我读完《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觉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感动,也为小豆豆真正找到一位好的校长而高兴。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校长退学来到巴学园,在这里小豆豆找到了自我,在这里没有嘲笑讥讽,没有任何让人不可接受的问题行为,在小林校长爱护和引导下,也从别人眼里的坏孩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它就像是一本可口的书,小时候的酸甜苦辣全都记录在里面。长大了,我们总会把它小心翼翼的拿出来翻翻。有时候,还会为那些童言无忌而开怀大笑,这是多么有趣啊!
童年是甜的,它总是记录着小时候那些有趣的事儿。如: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还讲着一些笨笨的话,最起码现在觉得可笑极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儿,总是喜欢坐在草地上呆呆地凝望着天空,思考着天上的白云究竟是不是棉花糖做的;小时候总是那么嘴馋,有一次,居然偷吃了一个还未成熟的石榴,可把我酸死了!童年是苦的,它总是记录着小时候那些烦恼的事儿。如: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虽然说是碎碎平安,可还是被妈妈骂的狗血淋头;小时候个子矮,总是被哥哥、姐姐们欺负,他们哪里爱幼啦!童年是辣的,它总是记录着小时候一些涩口的事儿。如:童年总会在床上画地图,其实就是尿床啦,之后被妈妈笑话;童年还总是会夸夸其谈,和小朋友们讲一些想入非非的事儿,现在想起来,还羞得狠。我觉得小豆豆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因为她能够因祸得福、有幸成为巴学园的学生,要知道,巴学园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地方呀,在那里,有一位小林校长是真正理解孩子、疼爱孩子的,他从心底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才能和出众的个性;在那里,每个教室的座位都不固定,孩子们可以随自己的喜欢去坐;每天早晨,老师都会把一天的学习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大家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找老师请教;学校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美术鉴赏和天体游泳、露营、爬树之类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同时得到审美与体能两方面的训练。
童年是快乐的,就说明不能一味的给孩子负担,应该把孩子从沉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换给孩子一片快乐天空,不过也不能不学习,小林校长就是这样做的。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他们身上的优点,就会看到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就像小豆豆犯错时,校长并不批评他,而是耐心的告诉他这样做的不好后果,小豆豆也就有信心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
教师简介
李艮芳,是一个严谨治学的语文教师,一个乐于奉献的班主任。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是她一贯的风格。她坚守着“静待花开”的教学格言,精心倾听花开的声音,她坚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BOOK
《窗边的小豆豆》
读后感
Vol.
03.
作者:郑凯莉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关于爱与教育的书,这本书作为我们三年级这学期师生共读书本,很荣幸我们认识了一个慈祥、睿智的小林校长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豆豆。
小豆豆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有些调皮和淘气,在学校里做奇怪的事情发出奇怪的响声,让老师十分头疼甚至被退学了。然而她又是那么的独立坚强,弄丢了珍贵的车票就徒步去上学,对于不完美的同学泰明更是诚心平等的看待。她的生活是那么的让人羡慕,生活环境自由宽松、妈妈善良温和、爸爸是一位见识广博的音乐家,她最好的伙伴洛基也给生活增加了温馨的气息。
因为她有一个好母亲,把她送到了“巴学园”,使她遇到了小林先生……
小林先生是伟大的。之所以伟大,不仅体现在他创办了“巴学园”,而是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小林先生,一个如此伟大的人……这也让我反思了自己,我有幸作为人生奠基阶段的启蒙老师,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工作,一粒种子正在我的手心里发芽,我越来越觉得责任的的重大了。
我想所有看完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没有一个不羡慕小豆豆的吧,很多成年人也一样,长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终生难忘的快乐。
小豆豆是“特别”的,同时也是幸运的,我想我的孩子们也是幸福的,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聪明睿智,童年里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培养了习惯,提升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常怀感恩之心。未来已来,将来已至,愿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向光前行,不负流年!
教师简介
郑凯莉,本科学历,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始终坚信:教师只有享受教育,学生才能享受学习。教育理念:一个都不能少!最喜欢的一句话:经历是一份礼物,我们正在被赐予着!
BOOK
《窗边的小豆豆》
读后感
Vol.
04.
作者:方旭
以前读书的时候就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当时只作为一种消遣来读这本书,读过之后已经有了很多感想。如今再读,依然觉得回味无穷,在这紧张的工作之余,特别是自己真正成为一名老师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这本书的精髓:“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学校,教师,午餐,教育方法。我从与众不同的学校,教师,午餐,教育方法,总结了自己应该学到什么!
“巴学园”的校长很有耐心,教育要有耐心。教育的耐心需要我们学会等待。等待是教育的艺术,甚至是教育的大艺术。没有耐心,不会等待的人,不配当教师。教师的急,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扼杀。因为教师不能等待而扼杀孩子兴趣与积极性的事例有很多。相反,那些等待时机成熟而教育孩子的优秀教师也大有人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等待教育的时机,就是一种耐心。“诲人不倦”也是耐心的体现。耐心是一种教育技术,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耐心更是教育的一种品格。教师应该具备耐心的教育品格。教师要磨练自己的性子,修炼自己的耐心。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耐心地等待学生回答,耐心地听学生回答,耐心地给学生解惑,耐心的批评教育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转变。教育的耐心,其实是一种守护,守护着学生的心灵,守护着学生成长,让学生顺乎天性地成长,在正确引导下健康的成长。
“巴学园”的午餐让我知道教育需要创新,我国的教育正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发展转变。现代化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合适的人才,而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不是一朝一夕而所能完成的。教育创新关键在于独立,即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探索、独立发现,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自立的习惯,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互敬互爱,共同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巴学园”的教育方法是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他感兴趣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材施教。就教育对象而言,因材施教是因学生之材而施教。随着多元智能的引入,我们对传统的因材施教给出了理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具有多元化倾向,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这些智能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身体智能、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不同的人智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就必须因其智能的个别差异,施以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窗边的小豆豆》里面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而且蕴含令人回味的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一名差生变成一名优生,我想所有老师都想把每一名差生变成优生,这就是我们老师的工作,很有荣誉感,挑战性的工作!
教师简介
方旭,毕业于河南省师范大学。担任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任教期间,对待工作,勤恳敬业;对待学生,关爱倍加;对待同事,热情乐观。
教育格言: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
BOOK
《窗边的小豆豆》
读后感
Vol.
05.
作者:杨明慧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育事业才刚刚开始,我的教育观如白纸一般,我很庆幸有人给我推荐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初读这本书时,我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读书时,我总是在为小豆豆担心,担心她会被其他人欺负,担心她的妈妈对她失去耐心,担心她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担心她在成长中失去自己的那份天真,担心......
读完这本书,我总感觉故事有些不真实,因为小豆豆真的太幸运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子,她有一位有耐心的妈妈,遇到了一位开明的校长和一群友好的小伙伴。回到现实,我似乎在身边找不到这样的人,这样的环境,这也让我反思,为什么呢?
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是在说教,我们不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做了什么就会怎么样。一条条鉴定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准也随之制定,我们孩子们,就被放在阳光下接受大人们的评价。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为什么理所当然,却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
而我对巴学园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可以随意的在墙上写写画画,但条件是他们必须自己将墙上的污迹擦掉。满足了孩子们多动调皮之后,再让他们自己感受自行的苦果。最后改正这一不好的习惯。这样的例子在巴学园还有很多。孩子们被最大程度的尊重,但却也不是放纵。而我们反观当前我们的教育,用一本又一本行为手册规范学生的行为,却收效甚微。孩子不是理性的.机器,他们也是需要被尊重的有血有肉的个体。
小豆豆的幸运还因为她有一个明智的母亲,母亲没有因为学校将小豆豆开除而放弃小豆豆的人生,她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反观中国式的家长,视成绩为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一旦孩子犯错就严加说教,更不用说开除,对孩子没有一丝一毫的理解与帮助,最终将孩子越推越远,还无可奈何的怒斥孩子天生坏水。这样的家长在中国比比皆是,就算巴学园从梦中走入现实恐怕招生率也难以为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越来越多像小豆豆的妈妈和校长这种具有思想的老师,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观察孩子,多用建议而非命令,多用教育而非批评,也许,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棒。
教师简介
杨明慧,本科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作为一名教师,她深信教育只有严慈相济,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收获教育之果实,享受教育之甘甜。
BOOK
《窗边的小豆豆》
读后感
Vol.
06.
作者:唐会芳
小豆豆,一个平凡而有趣的名字。她有着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她就是曾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授大使的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代表作,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它讲述了小豆豆来到新学校后的一段真实时光,她的成长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小豆豆小学时的校园生活和我们是不…样的,到了学校可以先上自己喜欢的课,座位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方便来选择。有时会在电车里.上课,清新的春风吹进电车,小豆豆的头发飘动起来,仿佛在迎,风起舞。她们还可以跳韵律操,唱划船歌。
在我的生活中,到了学校就上课,做作业。校长、老师担心我们的安全,学校很少组织到校外活动。双休日父母也往往叫我们看书、做作业。还要弹琴、学英语。即使有活动,也不多。
其实,小豆豆是被原学校退学而来到…个新学校一巴学园,她在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老师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还有她的很多同学,像松山朔子、山内泰二、青木惠子等都给予了小豆豆帮助。可以说,在巴学园这一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我的生活和小豆豆的生活相比,有着相当的距离。我渴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不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在双休日学这个学那个;我希望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希望妈妈不要天天在我耳边说“分数才是硬道理”;盼望和小豆豆一样能养-只小狗,能和小狗讲话;在.上了一天的课后有课外文体活动,回家能看看少儿电视节目,双休日到郊外去散步;中午饭的时候也像小豆豆那样吃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盒饭的菜肴),然后去小河边走走,听老师讲“雄蕊”和“雌蕊”的知识;听听小林宗作老师弹的钢琴曲。我渴望有·个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童年。
在人的一生中要是能遇上一个好老师,尤其是在童年,就像小豆豆遇到了小林老师那样,那是很幸福的。我也一样,从幼儿园到小学遇到了很多好老师,特别是现在,两位王老师给我的帮助让我终身难忘。虽然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但我更希望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美好未来。
教师简介
唐会芳,爱岗敬业,有才艺,有理想,与人为善,沟通能力强。一直以来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人生格言: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BOOK
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不读书学习就跟不上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
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