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河南人,26岁到孟加拉国奋斗,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王林强,生于年12月,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目前在孟加拉生活。曾幻想着国外的生活如同月圆,然而在海外生活了7年后,他渐渐认识到世界上许多国家与祖国相比已经相对落后。
在国外的这些年,他身边的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离开国门,越发热爱祖国。他的经历让他领略了许多新的事物,也深刻地改变了他的认知。与此同时,他时刻思念着家人和朋友,计划再购置一套房产,努力工作几年后回国。
我生活在一个家庭中,总共有六口人,包括爸爸、妈妈以及三个姐姐,而我是排行老四。父亲年轻时长期在外打工,后来在50岁之后转行做了几年的会计,母亲则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现在我们全家都定居在郑州。
童年时家境并不富裕,一年中只有过年才能品尝到肉的味道。当时,我对生活的期待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个月都能吃上一次肉。爸爸妈妈对我们非常宽容,没有对读书施加过多的压力。
我们一家人始终相处融洽,彼此关心着对方。记忆中有一年夏天,我和三个姐姐只买了一根冰棍,却舍不得吃,最后将它放在碗里等待融化,然后轮流品尝其中的冰水。
我对物质并不过分追求。爸爸妈妈一直教导我们要吃苦耐劳,要节俭,平日里除了生病或者考试时可以品尝到妈妈做的荷包蛋或者煮鸡蛋外,其他时候就只能吃青菜。
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从小就是一个乐观的人,总是能从简单的事情中找到快乐的点滴。有朋友可以一起玩耍,有家人的关爱,我感到非常满足。
在上高中时,我对世界一无所知,缺乏大的梦想,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着。
然而,我的三姐相继考上了新乡的本科和上海的研究生。每次去她所在的大学,校园生活都让我感到震撼。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镇子的农村孩子来说,大学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
自那时起,我便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于是,我从专科开始自学本科,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尽管这并非我最热衷的英语专业,但至少实现了我读大学的梦想。
由于我们所在的林州市是红旗渠的发源地,被誉为建筑之乡,工程专业在这里非常热门。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外出从事工程项目。同时,我也在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
年,我踏入了大学校园,那一年正值北京奥运会,看到祖国迎接世界各地的宾客,我更加坚定了学习英语的决心。
尽管世界广阔,但并不遥远,我也应该走出去看看。
在大学期间,我做了一件自己感到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大一到大二整整两年,每天早起背诵英语,无论风雨如何,节假日也从不间断。
此后,我一直努力学习英语,如今已经过去11年,我仍在坚持不懈。掌握另一门语言,为我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因为我对英语充满热爱并坚持不懈地学习,我的英语水平非常出色。在实习和毕业后的几个月里,我曾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担任教师。然而,由于薪资低且工作内容与我的专业不符,加之家人的反对,我最终选择了离开。
年,我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了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开始了我的水利工程职业生涯。至今已有十年有余。
一开始,我在水利工程行业里是一名新手,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参与了几个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然而,三年过去了,我的生活依然没有太大改变,工资也依然微薄。
每个行业都有其利弊,土木工程的劣势之一就是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需要经常驻扎在建筑工地,住房条件也相对简陋。但其中的好处是,由于工作地点通常较为偏远,不太受消费触及,因此可以积攒一些积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我们局接到了在也门承接水利大坝项目的机会。
也门撤侨的新闻曾引起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