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林州新闻
林州趣事
林州发展
林州贴吧
林州习俗
林州生活

河南工学院红旗渠精神调研暑期三下乡调

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774.html

学校:河南工学院

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调研团队:河南工学院“红旗渠精神调研实践团”

调研成员:张心茹、刁童爽、徐建伟、张博艺、张俊婷、张龙康、王珂

作者名称:刁童爽

调研时间:年7月4日

摘要:本次调研活动,我们通过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调查社会各界对红旗渠精神的了解程度,通过线上扫码填问卷的方式,收集社会各界对红旗渠的认知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访红旗渠的过程中,我们拍照录视频进行记录,并对红旗渠著名景点进行介绍解说,后期对这些照片视频进行剪辑,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红旗渠,感受红旗渠精神的熏陶。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贡献力量,让更多人了解红旗渠精神、感受红旗渠精神,激励更多人加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行列。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研背景

红旗渠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当地居民人民毅然决定找到稳定的水源,于是有了红旗渠的修建。为了修建红旗渠,他们自愿掏出捐款为修建红旗渠筹备资金,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克服了严寒酷暑、克服工具资金不足、克服艰险的地势,削平个山头,凿通个隧洞,架设座渡槽,在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公里的“人造天河”。彻底结束了林县缺水的苦难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核心内涵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为了更好的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调查社会各界对红旗渠精神的认知程度,我们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

二、调研目的

了解社会各界对红旗渠精神的认知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展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问题、社会问题,提出客观有用的建议,使得红旗渠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除了进行问卷调查,我们还通过拍照、录视频记录我们探访红旗渠的过程,对红旗渠著名景点进行解说,对红旗渠游客进行采访,后期我们对这些照片视频进行剪辑制作出视频,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红旗渠,感受红旗渠精神的熏陶。通过此次实践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贡献力量,让更多人了解红旗渠精神、感受红旗渠精神,激励更多人加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行列。

三、前期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题:红旗渠精神调研

确定活动时间:年7月4日

确定活动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

(二)志愿者招募

6月20日前根据志愿者录用原则对其进行招募,并根据志愿者居住地进行分组,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调研成员培训

活动出发前,对调研成员进行志愿者礼仪培训,遵守志愿者礼仪、展现志愿者风采。对调研成员进行拍摄技能培训,以记录红旗渠精神调研过程。对调研成员进行简单的剪辑技术培训,能够将拍到的视频和照片,进行简单剪辑。调研成员需自发查阅资料,了解红旗渠修建历史、了解红旗渠精神,能够对红旗渠著名景点进行介绍、讲解。

(四)准备调研问卷

调研成员在问卷星上进行问卷制作,力求通过问卷的问题,了解到受访对象对红旗渠的了解程度、对红旗渠的看法、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对于曾游览过红旗渠和未游览过红旗渠的受访对象,提出针对问题,使调研结果更具针对性。

四、调研分析

问卷调研结果如下所示:

您的年龄是:18岁以下占13.79%,18-35岁占55.96%,35-65岁占22.02%,65岁以上占8.26%。

您的身份是:学生占65.14%,商人占6.42%,工人占11.93%,农民占11.01%,无业人员占5.5%。

对红旗渠的了解程度:完全没听说过的占6.42%,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占39.45%,了解一些的占42.2%,非常了解的占11.93%。

红旗渠在您眼中是:认为仅仅是一条河的占6.42%,认为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占18.35%,认为是红色精神的象征占72.48%,不知道红旗渠是什么的占2.75%。

是否了解红旗渠的建造原因:根本不了解的占16.51%,了解一些的占72.48%,了解很详细的占11.01%。

是否了解红旗渠的建造过程:根本不了解的占28.44%,了解一些的占57.8%,了解很详细的占13.76%。

从哪些渠道了解到红旗渠(多选):广播电视占59.63%,网络了解占66.06%,身边人宣传占53.21%,旅游社宣传占26.61%,校园宣讲占34.86%,其他占26.61%。

您认为红旗渠开凿过程中面临最大困难是什么:工具不足占16.51%,地势险峻占69.72%,缺衣少粮占13.76%。

是否知道红旗渠精神内容:完全不知道占22.94%,知道一部分占64.22%,知道全部内容占12.84%。

是否去过红旗渠:去过的占26.61%,没有去过的占73.39%。

以下为对没有去过红旗渠的专属问题

有没有意愿去红旗渠:非常想去的占50%,不太强烈的占26.25%,无所谓的占18.75%,完全没意愿的占5%。

其中完全没意愿去红旗渠的人,不想去红旗渠的原因(多选):感觉浪费时间的占75%,感觉浪费钱的占75%,感觉没有任何用处的占50%。

为什么想去红旗渠(多选):想了解红旗渠背后的故事占69.74%,想感受红旗渠的精神文化占68.42%,单纯想找个旅游景点占21.05%。

去红旗渠前会做哪些准备(多选):了解当地的文化占65.79%,了解红旗渠的历史背景71.05%,不做准备到地方感受占21.05%。

准备怎么去红旗渠:报旅游团的占13.16%,和家人一起去的占36.84%,和朋友一起去的占40.79%,独自参观的占9.21%。

以下为对去过红旗渠的专属问题

当时怎么去的红旗渠(多选):报旅游团的占27.59%,和家人一起去的占58.62%,和朋友一起去的占51.72%,独自参观的占17.24%。

当时去红旗渠做过哪些准备(多选):了解当地的文化占68.97%,了解红旗渠的历史背景79.31%,不做准备到地方感受占20.69%。

去红旗渠的原因(多选):学校组织的占51.72%,公司组织的占3.45%,想感受红旗渠的精神文化的占79.31%,单纯想找个旅游景点的占13.79%。

红旗渠给您带来什么影响(多选):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熏陶的占89.66%,敬佩红旗渠修渠民工的占89.66%,坚定信念确立人生目标的占75.86%,没有影响麻木参观的占0%。

是否想再次参观红旗渠:想再次参观的占85.76%,不想去了的占6.9%,无所谓的占10.34%。

以下回到全部人必答问题

您认为红旗渠精神最可贵的是哪个:自力更生占15.6%,艰苦创业占22.94%,团结协作占32.11%,无私奉献占29.36%。

红旗渠精神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传承和发展:有必要这种精神永不过时的占91.74%,没必要这种精神已经过时了的占2.75%,无所谓与我无关的占5.5%。

您认为该如何宣扬红旗渠精神(多选):认为该加强教育宣传的占90.83%,加大网络宣传的占74.31%,开展红旗渠精神文化活动的占75.23%,制作讲述红旗渠精神电视专栏的占72.48%,其他占1.83%,没必要宣传的占0.92%。

您认为红旗渠精神在当今社会发挥什么作用:激励人们在未来发展中坚定信念的占33.94%,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占45.87%,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占18.35%,没有作用的占1.83%。

您认为红旗渠精神可以在国际上推广吗:可以占81.65%,不可以占7.34%,无所谓占11.01%。

您认为红旗渠精神在国际上有何作用:在国际交流中展示中国文化占71.56%,为国际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占21.1%,没有作用占7.34%。

分析如下:

(一)对红旗渠的了解程度

图为被调查人员对红旗渠了解程度条形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如图所示,完全没听说过红旗渠的仅占6.42%,剩下接近94%的人都对红旗渠有所了解,这说明红旗渠已经家喻户晓。但是非常了解红旗渠的人仅占11.93%,超过80%的人对红旗渠了解一些或不太了解,情况仍不容乐观。红旗渠精神深度推广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红旗渠在您眼中是

图为被调查人员眼中红旗渠的条形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如图,70%多的人眼中的红旗渠是红色精神的象征,接近20%的人认为红旗渠是一个旅游景点,红旗渠的确是一个旅游景点,但它成为旅游景点的根本原因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红色精神的一个代表。有6.24%的人认为红旗渠仅仅是一条河,有2.75%的人不知道红旗渠是什么。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依旧任重而道远。

(三)从哪些渠道了解到红旗渠

图为被调查人员从哪里了解到红旗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通过网络了解这个渠道最多占了66.06%,第二是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红旗渠占了59.63%,第三是通过身边人宣传了解到红旗渠占了53.21%,校园宣讲占34.86%,旅游社宣传和其他均占了26.61%。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了解到红旗渠,应继续加大网络和电视广播的宣传。通过身边人了解到红旗渠的人也有很多,这说明个人的力量并不渺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红旗渠精神的宣传者、践行者。

(四)为什么想去红旗渠

图为没去过但有去红旗渠想法的被调查人员想去红旗渠的原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可以看到,想了解红旗渠背后的故事和想感受红旗渠的精神文化几乎持平,均占将近70%,单纯想找个旅游景点的占21.05%。这就对红旗渠提出了要求,红旗渠要讲好红旗渠背后的故事、传承好红旗渠精神文化,让每一位游客参观完红旗渠都有所获。

(五)红旗渠给您带来什么影响

图为红旗渠给被调查人员带来的影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熏陶和敬佩红旗渠修渠民工均占了89.66%,坚定理想信念确立人生目标的占了75.86%,没有影响麻木参观的为0%。由此可见,每一位去过红旗渠的人都有所收获,如果有机会去红旗渠,希望都亲身探访红旗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和收获。

(六)您认为该如何宣扬红旗渠精神

图为被调查人员认为该如何宣扬红旗渠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如图示,认为应加强教育宣传的占90.83%,加大网络宣传、开展有关红旗渠的精神文化活动、制作讲述红旗渠精神电视专栏均占70%多,其他占1.83%,我们也要看到有0.92%的人认为没必要宣传。红旗渠精神应该在各个方面扩大宣传,尤其在教育宣传上面,更应重视和加强。

五、调研总结

红旗渠精神的推广和宣传仍旧任重而道远,一部分人甚至没有听过红旗渠,更不用提他们是否知道红旗渠精神了。而听说过红旗渠的人,大部分对红旗渠也不甚了解,只是了解一些,停留在浅层。完全了解红旗渠建造原因、过程,知晓红旗渠背后故事、明白红旗渠精神的很少很少。值得庆幸的是,不了解红旗渠精神的人,并不抗拒了解红旗渠精神,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平台。这就需要加大各个方面关于红旗渠精神的推广宣传,大到制作讲述红旗渠精神电视专栏,小到在网络平台上剪辑一些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小视频,平时开展一些类似红旗渠精神知识竞赛的小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宣扬红旗渠精神的活动中,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我们此次调研就是希望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除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建议外,我们还沿路剪辑出红旗渠调研视频,发布在各大新闻网站上,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主动了解红旗渠、红旗渠精神。

图为调研成员在红旗渠纪念碑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珂供图

图为红旗渠分水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珂供图

图为调研成员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珂供图

图为调研成员徐建伟在采访游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刁童爽供图

图为调研成员在青年洞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珂供图

参考文献

·[1]吴睿峥.红旗渠精神的生成理路和价值意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03):6-12.DOI:10./j.cnki.-..03..

·[2]曹彦鹏.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J].安阳工学院学报,,22(03):18-21.DOI:10./j.cnki.-..03..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ouzx.com/lzxw/14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