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李想
维生素,如果恰当理解和运用,它能帮助我们人类减少病痛的程度是最具有充分幻想力的大脑也难以想象的!
——阿尔伯特?斯泽-格约哥耶(?)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对于微量营养素的角色和它们的网络协同作用,我们喜欢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整个微量营养素体系是我们体内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的话,则必须是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出席,而且都能承担自己的角色时,这支乐队才能奏出一支完整、和谐而又有活力的生命之曲!
(一)维生素的几个特点
1.维生素的摄入相比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微量的(一般为毫克级),这些物质本身不含热量。
2.维生素与身体里的许多生物化合物的形成密不可分,像荷尔蒙、酶、蛋白质、神经传递元、RNA、DNA……一般来说,它们不一定构成这些物质的一部分,但它们促成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和整个新陈代谢平衡,从而让这些物质的形成正确无误。而酶本身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结合。
3.维生素有脂溶(维生素A、D、E和K)和水溶(维生素B族、C)之分。所有维生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各有不同用场,不能互代,但可互相合作。
4.大多数的维生素是不在体内储存的,当天用不完就会排出体外,因此需要天天摄取。而像维生素A等的储存则需要保持一定的合理量和水准。
5.人类与许多动植物不同,自身不会制造维生素C,也许是由于缺某种酶或是在进化过程中这种能力丧失了。
(二)矿物元素的特点和基本作用
1.人体内的矿物元素(Minerals),无论是主要矿物元素,像钙、镁,还是其他的所有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都来自地球,没有一种能由细胞生成。
2.每日所摄取的矿物元素仅占全部营养素的1.5%,它们的基本角色是:作为络合物的中心离子,和维生素一起形成酶和荷尔蒙,同时在人体生化反应中调节酸碱度。因此,它们实际上参与所有新陈代谢的过程,没有它们,其他营养素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3.许多矿物元素本身就是抗氧化剂,像大家最熟悉的硒(以硒蛋氨酸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好的矿物元素补充品会提供由最好分子配方螯合成的重要矿物元素群。
(三)生物类黄酮抗氧化剂
这几年,没有听说抗氧化剂的人恐怕越来越少了。生物类黄酮(从化学结构讲)、抗氧化剂(从功能讲)、植物营养素或植物化学因数(从来源讲)……这些名字都是在讲同一类物质,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而已。
如果说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理论是生物化学在20世纪的最大成就之一的话,随之而来的生物类黄酮抗氧化剂研究则是生物化学、医学、营养医学和营养疗法领域中最有生气和最快速蓬勃发展的部分。特别是最近几年,用各种语言及在不同水准的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各种成果和论述的文章,几乎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让人们感到应接不暇,同时又足以让人们兴奋和充满期望。
生物类黄酮最早的原花色素类分子式(OPC类)在年被法国科学家JackMasqueiier从葡萄籽中发现,很长时间内它曾笼统地被叫做维生素P,后来人们发现它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维生素P”所能描述的。
目前为止,有几万种生物类黄酮被发现,其中种以上的生物类黄酮已经被定性和分类。对于生物类黄酮的定义,无论从化学意义上,还是一般科普意义上,也许都好说。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是自然界存在的以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即具有C6-C3-C6基本骨架结构的一大类物质,它们广泛分布于植物源的食物中。生物类黄酮中有许多是一大类色素,对形成许多植物、花和水果的颜色有巨大作用(我们的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很多都属于这一类)。
但对于化学物质的分类,本来就是一门令化学家头疼且各持己见的“学问”,面对大自然中极丰富的物质时,各种分类当然更是五花八门。这大概是专家们的任务和乐趣,但从科普角度,分类对我们理解生物类黄酮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它们的生理功能和对我们健康的有益之处。按早期的一个分类法,生物类黄酮大致有以下几类:
※前(原)花色素类物质(OPC,Proanthocyanidins,Profavonoids),存在于很多植物中,特别是葡萄和松树干中含量较大,往往是许多OPC互相键和在一起。
※豕(shi)草花粉苷类和栎精类,是最活跃的生物类黄酮,同时它又是构成柑橘类黄酮的主链,像黄红洋葱、樱桃、苹果、绿菜花等等都含这一类黄酮。
※柑橘类(CitrusBMavonoids),像芸香苷/芦丁、柑橘、玉米黄素等。
※多酚类(Polyphenols,例如30%重量的干绿茶叶),最早是从曰本一种山茶素植物中得到的衍生物,用新鲜的叶子蒸即可得到。
也另有分类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和异黄酮类:
〇黄酮类主要以序菜素(Apigenin)、木棒草素(Luteolin)、黄芽草素(Baicalein)等最常见。木樨草素的主要来源有金银花、花生壳、野菊花。
〇黄酮醇类以山奈酸(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高良姜精(Galangin)、杨梅素(Myricetin)和芦丁/芸香苷(Rutin)最具提取价值和应用价值。
〇异黄酮类主要包括葛根素、大豆素、大豆苷等。存在于大豆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为大豆素、大豆苷。
对生物类黄酮的科学研究在植物学界其实进行了不短的时间,人们早就知道这些植物化学因数在植物内作为保护剂。但直到近二三十年以来人们才发现它们对人类疾病的预防作用而将其用于生物化学、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治疗和医疗。
现在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生物类黄酮物质对人体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它是植物内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之一。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这一类物质具有很多功能: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
防止病原体在细胞壁的附着而能抑制炎症反应,起抑菌、抗病毒、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对抗糖尿病;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防癌抗癌、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分裂的能力);
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起双重雌激素一样的作用);
抗机体功能性衰老的作用;抗衰老性痴呆症作用;
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其神奇和潜力是不可思议的,具有无限前景。
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原花色素或前花色素类物质,是维生素C的辅助因子,可以让维生素C发挥最大优势和最大作用,并且加长其作用时间。要明白,维生素C和原花色素或前花色素类物质的生理作用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相加强和合作,这种合作让它们二者的作用达到最大和最好的发挥。
另外,这类物质与其他抗氧化剂相比,有两个更大的优点,它们不仅可以渗透血管(吸收率高,许多实验证明它们可以被人体%吸收),还可以渗透脑屏障。也就是说它们的抗氧化能力极强,特别是在修补毛细血管方面。
一般地说,质量上乘的原花色素或前花色素类物质如果处于一个抗氧化网络中,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将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而且可以互相协同再生。
在我们人类寻找真正健康的路上,可以乐观地讲,生物类黄酮抗氧化剂将可能成为我们的健康保护神之一,是有效的功能性营养素。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西方对生物类黄酮的运用,实际上是将中国古老的中药概念用现代西方医学定量的标准准确实践了。中药、欧洲的草药和许多东方(印度、南太平洋地区)的草药几千年来所用的其实很多就是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当然,生物类黄酮尽管广泛存在,但其含量是很少的,人们因种种原因没有可能从食物中得到足够的量。营养素的提取要求很高的技术,人们对通过基因改造加强植物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技术正在进行尝试。
但就目前来讲,充分的生物类黄酮的摄取,除了要靠在一日三餐均衡的饮食中加强蔬菜水果外,最好和最便捷的办法就是使用高质量的含有多种生物类黄酮的营养补充品。
以上所讲的是微量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微量是针对常量而言,因为这三大类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通常是以毫克或微克来计算,而我们每天所摄入的常量营养在中国是以“两”或“克”,在美国是以“盎司”(约合28克)来计算的。数量上虽说是数千倍之差,但离了这些小得可能看不见的物质,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正常运转。
更重要的是还要知道,这些看不见的物质及其互相的精密协作,从长远的意义上看,是绝对缺一不可的。就像前面所讲的,微量营养的组合像我们身体内的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要让我们生命的乐章能成功地演奏,这个乐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到场,并且要能奏出它所应该演奏出的声调。而我们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地供给我们的身体这些营养素,让它们去协作和演奏我们所要的生命之曲!
编辑:李想
-END-
作者:廖晓华,营养科普教育家、翻译工作者和健康顾问,营养疗法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健康理念的首创者,作品有《健康的真相》、《健康是选择》、《健康的助手》等,十几年来影响了北美、亚洲和澳洲等地数以万计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人群。
版权声明:本文由“晓华说健康”原创,版权归“晓华说健康”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