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存之道——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郭丽燕
源于:林州教研
阅读·让美好归心
“我”的
生存之道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读书心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思考助力成长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发表两年内相继被译成33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版,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然而,52年前的教育文献,在今日还有多大价值呢?我很好奇。当从书中前言得知这本书如今在书店都已无处寻觅时,我倍感珍惜,开启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
读书心得
初读《学会生存》,漫无目的,经过教授导读,零散的知识得以系统。本报告的重点聚集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强调了当代教育革新的方向——构建学习型社会,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实施措施和策略来推动这一进程。我边读边思,边看边悟。
01
人的未完成性
首先,自然生理层面。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未完成性体现在我们的自然生理层面,人类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善的存在物,人类在出生之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使各生理器官逐渐完善。例如,新生儿无法自主觅食或行走,需要依赖父母的照顾才能生存。人类作为“未完成”和“未确定”的一部分,其生理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类有着许多未解之谜,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可以不断探索、提升自身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精神层面,人的未完成性则表现为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人类具有独特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思考、学习和创新来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02
教育预见
这是教育的当代特征,不仅仅意味着"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的实现;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未来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于未来的需求,从而实现未来的教育;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技能和知识,必须包括培养创新能力、强调技能而非仅仅是知识、注重跨学科学习、重视实践和实验、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全球视野等。当今时代,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人才,为他们供多样化的技能,以便他们具备可迁移和能适应不同工作需求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3
培养完人
《学会生存》提倡,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对于许多极其崇高的教育事业具有启发作用。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人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通过教育,人可以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