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简报第一期
传承红旗渠精神 铸就新时代奇迹
中船航海、上海江南
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锻炼
培训班(第一期)
教育风采吹响党性教育主题培训集结号
十年打造红旗渠,丰功伟业铸奇迹。6月2日,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江南造船厂有限公司共40名党员干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一同来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河南林州市,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始第一期为期5天的党性教育洗炼之旅。
开班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中船集团党校教授张敏主持开班仪式,上海江南造船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国红,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李心同,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王静静共同出席此次开班仪式,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王静静在致词中介绍了林州市的基本情况及红旗渠精神,她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教科书”;大家要通过学习,自觉做红旗渠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上海江南副总经理关国红在动员讲话中对学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理解什么是红旗渠精神,做到体会好、践行好红旗渠精神,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深入对标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差距、找原因,拿出自己的措施,落实整改;三是学以致用,在践行红旗渠精神,全面推动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作用。
开班仪式上,还进行了授班旗仪式,学员班班长彭小青、董艳代表全体学员,庄重接过中船航海、上海江南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锻炼培训班旗帜,并率领全体学员出发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在参观完红旗渠纪念馆后,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教师、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副处长周锐常老师为大家专题讲座《从红旗渠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从“人民向往、叩问初心;使命召唤、践行初心;艰苦卓绝、彰显初心;启迪深思、礼赞初心”等四方面全面回顾了林县人民在红旗渠建造过程中所表现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意志,他讲到中国共产党员要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攻坚克难,去实现梦想和理想,埋头苦干、实干,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用奋斗来书写人生华丽篇章!
周锐常老师授课
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学员心声传承红色精神、奋力拼搏前行
上海江南—关国红
五十年前的红旗渠建设工程,以土法上马,十年劈山开路,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彻底改变了林县缺水干旱、贫穷落后的面貌。红旗渠工程,是典型创业工程,典型的大时代呼唤大作为,大精神创建大事业的生动写照。
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底蕴。这个精神底蕴,就是百折不挠、众志成城、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红旗渠工程尽管不是民族危亡之际的奋起呐喊抗争,但红旗渠精神却同样是面对生死存亡的精神大爆发。
大精神推动大事业,其结果必然是创造奇迹。我党是焕发大精神,创造大奇迹的领导核心,长征是奇迹,两弹一星是奇迹,改革开放更是奇迹,红旗渠也是奇迹。
当前,我国正处于最有希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中船也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科技工业集团的关键时期,上海江南也同样处于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
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把这种大精神和转型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爆发强大而经久的凝聚力战斗力,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奇迹。
中船航海—焦守峰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动力之一。
今天置身于红旗渠纪念馆,仿佛穿越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变成悬于峭壁之上的开凿者,渐渐融入到蜿蜒曲折红旗飘飘的挖渠大军。当年,林县的55万群众用自己血肉之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硬是凭着一股“敢让太行换新颜”的革命英雄气魄,耗时十年完成引漳入林工程,解决了千百年来无水历史,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纪念馆就见证着十万人十年青春年华只为信念而战的永恒瞬间,今天我置身于此,置身于脚下这片沃土,遥望太行,感受红旗渠精神,虔诚地用她涤荡自己的思想与灵魂。
我想,当年林县人民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今天审视自我,同样我们也时时面临巨大的困难。我们的企业生态环境也日趋动荡,行业竞争态势并不占优势,作为一份子,你选择无动于衷、畏惧退缩还是迎难而上、力劈华山?今天审视自我,也许你身处逆境,身心疲惫,你会选择逃避还是勇往直前?
今天这个时代也在呼唤红旗渠的精神,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后者,并且我会坚决执行林县杨贵书记的“不许找客观,不许谈条件”的“死命令”,义无反顾地向前进!
上海江南—陆亚鸣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红旗渠博物馆,在这里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第一次了解到林州人民那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看着那些保存下来的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听着一个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打动了。
看着那些照片:那一个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却扛着铁钎像男人一样的去战斗;那被吊在半空中的爆破工人,那一条简易的绳索就是所有的防护措施;……这都是拿着生命在战斗啊!还有那位宁付自己生命也不负一桶水的老大爷,这些都是红旗渠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这样的人间奇迹。
红旗渠精神以其浑厚博大、荡气回肠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团队合作的力量,还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
中船航海—王清哲
看完话剧《红旗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言壮语仍在耳边回响,心中激荡。60年前,为了让庄稼能浇上水,母亲打开缸盖有水喝,孩子能用水洗脸,林县人民怀着求生存、求美好的愿望,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依靠一钎一锤,苦干十个春秋,在万仞太行山壁上开辟了一条人工天河,生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16字精神对处于改革发展的中船航海来说,弥足珍贵。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市场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筑起心中的红旗渠,将红旗渠精神落实到攻技术、搞生产、创市场等各个环节,依靠拼搏和实干,在"船至江心,人到半山"的关键时刻,奋力搏击,勇立潮头,助推中船航海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
上海江南—徐丹萍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十年春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全长70.6公里。令我震撼的是,如此伟大的工程,却是在缺乏机械设备,缺少技术水平,由55万林县百姓,用简陋的设备,靠着每天6两粮和挖野菜充饥的情况下,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凿山洞,架沟桥,不畏严寒酷暑,不惧流血牺牲,开山劈路,舍命完成。
我们要学习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中船航海—毛六女
今天是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的第一天,学院组织了所有学员观看河南省话剧学院演出的音像教学片红旗渠。
该片讲述了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与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55万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整整十年完成将太行山劈开,引漳入林,建设红旗渠的故事。
在观看过程中,每一幕故事都让我激情澎湃,看到杨书记到大娘家慰问的那一段,我的内心震撼达到了顶点,既为杨书记把人民的困难和需要装在心上,虽九死而不悔的英雄气概所震撼,也为大娘强忍失去亲人之痛,深明大义,让杨书记放下包袱。继续干大事的胸怀所感动。
通过该片,我深刻的认识到红旗渠的建设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只要你是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一定会把你也记在心里。这是我们国家千百年来虽历经苦难,却仍然不断创造辉煌,生生不息的真正源泉!
中船航海—董艳
走在红旗渠纪念馆,使我心潮澎湃,从这一幅幅画卷中、从这一个个实物展现中、从这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为了修建红旗渠所付出的巨大辛劳,所具有的独特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这些精神和意志,正是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应该拥有的“奋勇拼搏、攻坚克难”的气概。
感受着红色光辉的精神所在,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始终保持一份定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红线”,保持一颗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心态,在以后的工作中,做本职工作,履行好职责,不怕吃苦、攻坚克难、奋勇拼搏。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局当中,我们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更应该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实现中船航海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江南—刘欢欢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今天,我们参观的是红旗渠博物馆,面对眼前的壮丽奇观,一幕幕情景浮现在脑海里,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创业艰辛,大家无不感慨万千,几十万食不果腹的农民用简陋的工具、落后的技术手段,以一颗火红的心和坚韧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般的的千古伟业。
看着眼前的这千里长渠,那是多少林县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不由得,我对老一辈的林县劳动人民又多了几份敬畏之情,不同以往,这种敬畏之情,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实在而具体。
在参观的同时,我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了一种骄傲,我们的先辈在几十年前,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作为一名后生,感觉骨子里也流淌着英雄先辈们的热血,我更应该继承好这份红旗渠精神,带着一种乐观,坚韧的心态投入到今后工作学习中去,为实现集团公司创建一流海洋科技集团和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创新发展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船航海—姚帅
红旗渠,绵延1500公里,有着太行山脉“人工天河”的称号,是在党领导下建设的水上长城,它的搭建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6月3日,培训班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学习了修渠的历史。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艰苦奋斗的永恒的精神坐标,是讲述党和人民共谋发展、追梦圆梦的一部壮阔的历史大剧。旱灾的痛苦、对水的渴望、10年的坚持、最终的成功都深深的印在了大家的心里,也深刻的领悟到了红旗渠孕育的精神,对于我们航海人,承担着“以建设强大海军、服务国家为己任”的重任,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自己承担的任务做好,把装备的质量做好,为公司的发展、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江南—张立
红旗渠是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靠林县五十五万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一锤一锤建造出来的新中国奇迹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杨贵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劈开太行山,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河水入林县,吃尽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前后历时十年,终于完成了此项宏伟工程。
一部话剧《红旗渠》,让我了解了在艰苦岁月中林县人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斗志;红旗渠纪念馆实地现场教学,让我体会到当年林县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斗志和精神,将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成为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只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共同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执行力,为公司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药清热解毒治白癜风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